学习总裁讲话有感


读《信誉楼人》第2期总裁讲话摘要有感

保定区域培训部经理:宗文文(整理)

注:任丘店总经理带领经理及以上干部对第2期《张建港总裁在近期总裁会议上的讲话摘要》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学习,经理们充分理解公司意图,对接自己的实际工作,感受很深,收获很多。

运动、休闲、童装童鞋项目运营经理:马晨

作为管理者最关键的是明确工作的目的、意义和价值,如果忽略了这些,只是被动地工作,或者一直在重复做同样的事,看似做了不少工作,实际上却不会真正创造更多价值。

结合近期卖场环境整改工作,我就思考为什么有的柜组比较重视,而有的柜组效果却不理想。我觉得背后大部分原因其实就是,当公司推进某项工作时,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这项工作的背后意义,是不是清晰我们到底想要的效果是什么样的。我们给下级传达这项工作时,传达的公司导向与思路是否正确,是仅仅光机械地布置工作,告诉大家公司马上检查卫生了,大家及时打扫,还是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,帮助大家养成好习惯,提高自我标准与管理水平,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去开展工作认可工作。

接下来,在传达完毕后,主任是否全部都能够理解,对于不理解的主任,经理能否及时发现并及时纠偏,给予方式方法。由于每个人能力理解等各个方面都不一致,同样的会议内容,可能有的主任一听就知道怎么干,而有的主任却不太清晰。经理的职责就是需要帮助能力较差的主任如何提升自己,而不是一味地责怪、处罚甚至通报,这样只会让主任和自己越来越远。

女装项目运营经理:陈俊英

总裁在讲话中说道:表面上做了PDCA,实际上有没有跟进检查和完善,最后效果有没有提升、提升了多少,都不清楚。这样其实并没有真正做到PDCA循环,只是被动地了解现状,甚至连现状都没有真正了解清楚。

推进工作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,让工作呈螺旋式上升,管理者要想尽办法使其不回老路。以我们推进卫生为例,反思过来推进此项工作时,重视程度不够,没有将现状和标准分析透彻,导致执行环节出现问题,加之检查标准不够高,所以此项工作没有明显进步。

近期我按照评估标准逐条对照,与主任们进行了分享,例如:试衣凳底部部分破皮,这种情况就是物业破损,需要解决;柜台由于时间较长,部分已经掉漆,这种也属于破损,需要联系安保部喷漆。这样逐条对照,让主任对每一条都有了清晰认识,并明白了如何整改。

分享之后各主任积极行动,之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检查。检查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分析、分享,定出整改时间,整改后再检查。这样,此项工作有了明显的提升。

财务部经理:张风华

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,我们常常陷入习惯,却忽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。例如我们在分析盘点差异的时候,输错或漏盘是经常出现的问题,但是当分析到为什么数错、哪里漏盘的时候,却没有那么深入。我们不能只简单地停留在问题表面,而是要深入分析,是因为在客流高峰期做了盘点工作?还是因为在接待顾客之后忘记了数到了哪里?哪个位置漏盘了?是否做到了见货清货?等等。细节原因没有深入挖掘,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数错、漏盘、下个月仔细点儿,就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。

接下来我们应该:1、从意识上理解人性化管理,通过管理方法与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结合,让员工有认同感。2、从处理问题的思维上,实际预防要远远大于处罚,重点是我们清晰开展工作的目的,从工作源头去解决问题。例如,我们在检查促销活动时,每个月定期提醒柜组主任某活动即将到期,该提流程了,过来主任们还是很认可的,这样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主任忘提流程造成的处理。

读《张建港总裁在近期总裁会议上的讲话摘要》有感

望都店营运部经理:郑忠华

近期,学习了第2期信誉楼人《张建港总裁在近期总裁会议上的讲话摘要》后,触动很深,收获很大。总裁在会议上以通报为例,呈现了当前企业部分疑似形式化、重复化的一些低效管理现象。通报被过度依赖,沦为“万能工具”,但实际效果有限,根本原因是我们在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表面的呈现,认为结果拿出来了,就代表工作干了,但实际上治标不治本。呈现工作时要注重“做好了”,而不是“做了”;面对问题,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站在先进管理的高度上,实事求是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才能发挥当前岗位的管理价值。

反思在过来的工作中,也总有一种“虎头蛇尾”的感受,就像总裁提到的“计划轰轰烈烈、执行不了了之”的现象,本质是管理闭环的断裂:

1、目标不是真正清晰了,原动力不够足:许多工作的启动源于“上级要求”或“企业惯例”,而非对本店实际问题及根本需求的精准识别,大部分工作和精力是在忙于完成任务,交一份作业。

2、过程跟进不足:很多工作是在布置和提要求时投入了大量精力,包括出思路、提目标、做分享。而过程中由于“忙”而疏于检查,导致在收底时出现效果不突出,但复盘不出原因的现象,利用PDCA工作法,缺少了C,也就无法进行A,也无法精准下一步的P。

3、管理僵化没活力:创新力弱,依赖以往管理手段与制度,如:通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不能适应新问题,在当前企业架构调改的进程中,仍有很多制度需要调整和优化,如果科室只讲制度、讲不允许,而不能围绕工作目的想办法,就会严重影响企业迭代进程和优势发挥。

案例:从“门店环境工作推动”体会如何有效做好管理。

近期,门店结合公司环境提升工作的推进,印证了总裁倡导的“系统性管理思维”的价值。

1、目标明确、做好共识。营运部将公司环境迭代的标准,组织各层面进行分享,清晰目标,分享公司导向与意图,并强化工作的重要性。统一思想,明确“为何做”。

2、标准化与可视化。清晰公司环境检查标准,首评后组织各层面做分享与培训,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大家切实体会什么是对的、什么是错的,解决“如何做”的问题。

3、现场检查,现场培训,让检查产生工作价值。第一轮,营运部与安保部检查出整体结果后做呈现分享;第二轮,营运部经理一对一与运营经理现场逐项做检查。通过现场检查示范,帮助经理们识别“视而不见”的细节问题(有时候长期在一个环境里,感觉不到问题是问题,见怪不怪),并现场出方案解决问题,让运营经理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4、动态跟进与即时反馈。通过两轮密集检查后,要求对问题进行限时整改,并表扬优秀案例,继续采用随机的方式检查跟进,同时建立环境检查分享群。总经理、科室、前勤经理、科员等管理岗位在内,每人在工作期间发现环境问题及时拍照片注明部位、问题后发到群内做呈现。通过高频次、强反馈的跟进,倒逼责任落实,一周的时间,商厦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和进步,商厦环境清爽、干净、舒适。对大家提出表扬的同时,各层面也感受到了成就感和价值感。

5、常态化与习惯养成。将环境管理纳入日常关注,坚持每天关注检查,随时呈现。前期通过高频率的跟进检查与呈现、培训,推动大家从“被动应对”转向“主动维护”,最终实现“标准内化、习惯固化”,形成长效机制。

门店环境的提升是公司迭代工作之一,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维度之一,也是评价门店的指标之一。清晰工作的重要性,建立系统推进的思路与体系,坚持以PDCA的循环模型工具推动下去,门店肯定会逐步实现合格、直到优秀,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与赞誉。

门店总经理在组织科室和经理们学习总裁讲话时也强调,经理们需加强《信誉楼人》文章的学习,里面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和案例,都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,针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与研究,探索科学的、先进的、能够匹配企业迭代进程的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思路,而不是简单解决表面问题。

管理的本质是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无论是通报管理还是环境整改,都需要摒弃形式主义,努力回归价值创造,通过系统思考重构管理动作,让每一分努力都指向真正的进步。